我國防水的成史源遠流長,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 召公曰:‘是鄣之也。防民之口,甚於防水。’”防民之口甚於防水,雖然是在說輿論的力量,但是也反映出古代時人們對防水已經非常看重,包括很多民生水利工程,一方面,是為了利用好水資源,造福人民,另一方面,也是為了防水,避免水災造成的損失。
在一個較小的家庭環境里,防水也非常重要,雷邦仕辦企至今一直向業主傳播著家庭防水與防火同等重要,就是因為房子滲漏直接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質量,并且滲漏事件已經司空見慣,新開商的樓盤,十套房子可以出現4~6套房子滲漏,這么高的房層滲漏率,大大阻礙了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。
這個問題的病灶,是家庭防水意識沒有普及。不是材料不行,不是技術不過關,記得一位防水工程師說,國內某所大學的一棟教學樓的防水是80年代他和伙伴一起施工的,到現在將近三十年過去,沒有出現過漏水,那時候的防水材料比不過現在,技術也沒有現在先進。
太多業主不重視家庭防水,買套房子不容易,把錢花在刀刃上是沒有錯的,但是對防水“偷工減料”,最后只能弄巧成拙。事實上,一套房子的防水費用并不高,何必為了省那點錢買劣質的防水涂料甚至是造假的防水涂料呢?事后出現滲漏,還得敲掉裝飾重新做防水,費用高出3~5倍,因此,僥幸心理不能有。